《外蒙主權歸屬交涉〈1911─1916〉》 Disputes and Negotiations over outer Mongolia's National identity, unification or independence,and sovereighty, 1911-1916
推荐内容包括:
《外蒙主權歸屬交涉〈1911─1916〉》影印版本 PDF 電子書
封面 Cover

《外蒙主權歸屬交涉〈1911─1916〉》
简介 Intro
《外蒙主權歸屬交涉〈1911─1916〉》—— 張啟雄
清末民初的中蒙關係,歷經由合而分,再由分而合的過程。外蒙,在俄國的策動下,既脫離中國獨立,卻又回歸中國的道理何在?本書將就國家認同、統獨紛爭與主權歸屬交涉三個層面加以分析探討。 「中華世界秩序原理」是作者自創的理論,也是本文的研究架構,用以考察傳統政治文化在中蒙統獨紛爭的分合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中華世界秩序原理就成為解釋外蒙所以改廢國號、帝號、年號及政府名義,奉中華民國之正朔暨活佛博克多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受中國冊封為佛汗等政治外交行為的最佳理論基礎。
读者评论 Readers' Comments
wow,寫得真好。脈絡清晰,把民國第一個五年間,中、俄、外蒙三方有關「外蒙主權」問題的衝突與交涉,梳理得很清楚了。搜了一下作者,對這一議題還有好幾本著作,容我找來繼續讀下去。。。
兩蔣時代,政大的邊疆史地研究為其強項,也培養了許多人才。話說當年在誠品台大店的地下一層,讀到劉學铫2015年出版的《少數民族史新論》一書,還從學理上孜孜論述如何捍衛ROC對外蒙古的主權……本書則基於翔實的史料,考證袁時代中俄蒙關於外蒙古主權問題的交涉。實際上此一議題可以說是辛亥以後北京政府碰到的第一個重要的外交議題,除了牽涉邊疆治理、中俄關係外,還與國內政爭、國際公法、袁氏私心(如本書提到,洪憲元年,車臣汗面見袁時行三拜九叩禮等)、遺老復辟、日本人的挑動、一戰的國際局勢乃至於一支專業化的外交談判團隊的形成,皆息息相關,雖非今日學界之關注熱點,但可以深挖與關涉的議題很多,值得進一步探索。作者的另一部專書論述後袁時代的外蒙古政策,可以並資參照。
第一章最为精彩,从“中华帝国体系”与欧美国家法对于正朔、宗主的差异入手,分析中俄蒙三方谈判。
作者 Author
張啟雄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中華世界秩序原理、中國近代外交史、東亞國際關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