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防禦:從國際情勢、內部鬥爭,解讀1949年以來中國軍事戰略的變與不變》 Active Defense: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since 1949
推荐内容包括:
英文版本:《Active Defense: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since 1949》PDF MOBI EPUB 电子书
中文繁體:《積極防禦:從國際情勢、內部鬥爭,解讀1949年以來中國軍事戰略的變與不變》PDF MOBI EPUB 電子書
中文简体:《积极防御》PDF MOBI EPUB 电子书 【由繁體版本轉換】
封面 Cover
- 《積極防禦:從國際情勢、內部鬥爭,解讀1949年以來中國軍事戰略的變與不變》
- Active Defense: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since 1949
简介 Intro
<積極防禦:從國際情勢、內部鬥爭,解讀1949年以來中國軍事戰略的變與不變>(Active Defense: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since 1949)—— 傅泰林(M. Taylor Fravel)
當今研究中國軍事政策/領土爭議的重要學者
傅泰林(M. Taylor Fravel)最新專門著作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Arthur and Ruth Sloan政治學教授暨「安全研究計畫」(SSP)主任
★ 首部系統性、完整闡述中國一九四九年起頒布的所有軍事「戰略方針」
★ 嚴謹政治學作品,值得所有社會科學/歷史研究者研讀
★ 立足於地緣政治的全面性觀點,深入歷史材料,論證中共自1949年以來三次戰略方針的重大改變
2019年外交政策網站「戰爭困境」(War on the Rocks)推薦書單
▌內容簡介
★ 確立研究問題重要性,並與既有政治學文獻對話—— 指出中共自1949年來提出的戰略方針中,一共有過三次重大軍事戰略變革:
一九五六年,背離在內戰與韓戰原以運動戰為主的路線,強調以陣地戰和堅守防禦,阻擋或削弱美國入侵。
一九八〇年,解放軍再度強調以陣地戰抵禦蘇聯入侵。這套戰略澈底背離在一九六四年採用、強調讓地給入侵者、運動戰以及地方分權作戰的「誘敵深入」戰略。
一九九三年,從抵禦中國遭到入侵,變成在中國周圍爭奪有限的目標,強調在領土和主權紛爭中打贏局部戰爭。
★ 解釋為何中國的軍事戰略會產生重大改變?又在何時發生改變?
為何中國大幅改變軍事戰略的時間點是在一九五六年、一九八〇年與一九九三年發生?
作者認為,當國際社會的戰爭指揮(conduct of warfare)出現重大轉變時,中國的軍事戰略就會進行重大改變——先決條件是黨領導階層必須團結。
★ 相較於常規軍事戰略,說明中國核戰略的獨特性。
「第二炮兵」的沿革與特色是什麼?為何中國從一九六四年十月引爆第一個核裝置起,核戰略就不曾大幅改變?
★ 使用大量中文資料,章節與論證方式嚴謹有序。
作者詳加閱讀包括軍事準則教範、高層領導人年譜、回憶錄與軍事文選等大量資料,梳理出清楚的敘事軸線。
從「作戰準則」、「軍隊編組」與「訓練」三個要素,層層編排每次戰略方針的要旨。
▌為何要了解中國的戰略方針?戰略方針的重要性:
中國的戰略方針整體而言遵循黨的政策和總政治目標所制定。而中國大戰略的軍事戰略與政治目標高度整合。若能了解中國的軍事戰略,再加上其他第一手資料,便能掌握中國在軍事範疇以外的意圖;同樣地,倘若中國的意圖改變,亦可能從中國在軍事戰略改變觀察到。
——書中〈結論〉,「中國軍事戰略的改變與國際關係理論」
▌關於如何研究中國軍事:
學者可以拿其他的原始資料,對任何一份文件裡的資料進行三角驗證;而特定議題缺乏相關的文件或資訊,也能透露端倪。
——書中〈第一章〉,「找出中國軍事戰略的重大改變」,「資料來源」一節
关键词:积极防御:从国际情势、内部斗争,解读1949年以来中国军事战略的变与不变;主动防御:1949年以来的中国军事战略;
试读 Preview
读者评论 Readers' Comments
作为一个曾经的军事爱好者,这是第一次读到对于中国军事战略变迁的系统性研究。作者的核心解释变量是国际上是否出现新的战争形式,以及党内高层是否具有共识。只有两者都具备,军事战略才会发生重大调整(例如: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虽然粟裕等部分高级将领都主张修改诱敌深入的国防方针,但政治背景的不稳定阻碍了军事战略的调整,使之到1980年前后才有实质性推动)。虽然作者的解释框架略显平常,但有效地沟通了军事战略、国内政治与国际环境,值得一读。
整体还行。打动我的是粟裕大将为了纠正军事方针错误的奔走疾呼,好在徐向前和叶剑英也是内行。在两个凡是的阴影下,就连我军战神呼吁大家清醒也是那么的不容易。
Tremendously thorough and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China's military strategie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LA, and a keen look at how they get updated and changed over time. We're still on a variant of the 1993 strategy, now known as winning local wars under informatized conditions, and understanding where this came from and what it means for Chinese military organization going forward is critical. Well done to Fravel for this essential work.
这是一篇关于解放军战略变化历史的有趣而详尽的文章。弗拉维尔对于重大变革所需条件的观点得到了事实的充分支持。文章密度较大,需要认真阅读。
作者 Author
傅泰林(M. Taylor Fravel)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政治科學Arthur and Ruth Sloan 教授暨安全研究(security studies)學程主任。
經常接受《華盛頓郵報》、《衛報》、《金融時報》與《新共和》等西方主流媒體採訪,評論中國軍事政策與地緣政治等議題。專長包括國際關係、國際安全、軍事策略、軍事準則、核武器、核策略、領土爭議與海域衝突等,主要研究區域為中國與東亞。作品常見於《國際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國際研究期刊》(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與《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等。著有《強大的邊境,安全的國家》(Strong Borders, Secure Nation , 2008〔暫譯〕)。